卢春明课题组在Cerebral Cortex发表研究,揭示了视频媒体影响认知偏好的神经机制


  在全球化时代,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其中,以叙事性语言呈现的视频媒体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如果有一个外国人跟你一起看她所属文化的视频,对你感知和思考视频内容的方式是否会产生潜在的影响?目前,我们对视频媒体影响大众认知的机制并不清楚。

 

  2022年3月,神经科学杂志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Biasing the neurocognitive processing of video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real cultural other》,揭示了视频媒体影响我们认知偏好的神经机制。

 

  以往研究发现,我们通常会以自己原有文化特有的认知加工方式去加工各类文化刺激。因此,与我们原有文化一致的刺激更容易加工,而不一致的刺激则不容易加工。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长城”或“白宫”等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图片符号可以作为文化线索,启动其所代表的文化特有的认知加工方式,导致我们采用与文化线索一致的认知加工方式去加工文化刺激,而远离自己原有的认知加工方式,从而出现所谓的“文化认知偏好”效应。但是,这些静态图片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实体,即不同文化中的人,是否同样具有文化启动效应,诱发文化认知偏好效应,却并不清楚。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外国人跟你一起看她所属文化的视频,对你感知和思考视频内容的方式是否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招募了31名美国人作为美国文化启动线索(priming participant),31名中国人作为被启动的视频加工被试(primed participant)。两两配对后,构成了31对。在实验中,每对中的两名被试先进行20分钟的自由交流,然后一起观看一段包含美国文化的视频和一段包含中国文化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两人保持安静(图1a-b)。作为对照组,本研究还招募了35名中国人作为中国文化启动线索并与另外35名中国被启动被试配对,构成35对“中国文化启动组”,并完成相同的实验任务。使用近红外光谱成像设备实时记录了被启动被试在观看视频时的大脑活动(图1c)。

 

图1 实验流程与情景:两名被试同时观看两段文化视频,两人之间用一块隔板隔开以避免观看视频时交流。近红外光极排布主要覆盖双侧额叶、颞叶与顶叶。

 

  通过被试间神经活动相似性(ISC,intersubject correlation)分析,我们发现在观看美国文化视频时,与旁边坐着中国人相比,旁边坐着美国人的中国被试在右侧颞顶联合区(rTPJ)和内侧前额叶(mPFC)出现了更强的神经活动(图2)。我们进一步按照文化代表性程度,对视频进行了切分,分为高代表性和低代表性两类片段。通过比较发现,上述效应只有在观看高文化代表性视频片段时才能重复,而在观看低文化代表性视频片段时则不能重复(图3)。因此,这些发现表明,他人在场影响了我们对视频的认知加工,在内隐的神经活动水平上出现了“文化认知偏好”效应。而且,我们还发现,作为文化线索的美国被试所具有的美国文化约浓厚和典型,看视频之前与中国被试交流的质量越高,上述文化认知偏好效应就越强。

 

图2 在右侧颞顶联合区(rTPJ)和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两个脑区,受到美国文化线索启动的中国人在观看美国视频时神经活动强度比受到中国文化线索启动的中国人更强。

 

图3 将两个视频划分为不同文化代表性的事件后,发现只有在高文化代表性的美国文化视频事件下,右侧颞顶联合区的神经活动强度才在两种不同文化线索启动间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考察右侧颞顶联合区文化认知偏好效应背后的认知机制,我们检验了两个假设。假设一认为,文化线索使我们更深入地代入到视频中人物的视角,采用视频人物的视角来理解视频内容,称为“文化观点采择增强”假设;假设二认为,每个人都有对应不同文化的认知加工方式,文化线索将我们的文化认知加工方式切换到和视频中的文化一致的方式,称为“自我构念转换假设”。我们采用跨被试表征相似性分析(IS-RSA,intersubject representational similarity analysis)发现,右侧颞顶联合区的神经活动与文化观点采择显著相关,但是与自我构念切换无关,从而支持了文化观点采择假设,表明文化认知偏好是通过视角代入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文化认知加工的(图4)。

 

图4 跨被试表征相似性分析表明右侧颞顶联合区的神经活动主要受到文化观点采择过程的驱动。

 

  总之,该研究表明,文化线索或环境会使我们对自然刺激的认知加工产生偏差,并通过视角代入的方式使我们对其他文化特有的认知加工方式产生偏好。一方面,这一机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潜移默化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带来认知冲突。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厘清文化认知和交流的认知神经机制。此外,本研究也是卢春明课题组语言加工与交流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在通过语言交流构建社会文化概念、建立社会联系方面支持了课题组提出的人际交流认知神经层级模型(见https://mp.weixin.qq.com/s/N56g_EYRETD5nUnXAgHQqQ)。

 

  论文第一作者周思远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7008)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Zhou S, Xu X, He X, Zhou F, Zhai Y, Chen J, Long Y, Zheng L, Lu C*. (in press). Biasing the neurocognitive processing of video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real cultural other. Cerebral Cortex.

 

  论文网址:https://academic.oup.com/cercor/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cercor/bhac122/6554502

 

  卢春明课题组网站:http://sc.bnu.edu.cn/

 

  联系方式:卢春明,luchunming@bnu.edu.cn; 周思远,zhou_siyuan@mail.bnu.edu.cn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课题组,Cerebral Cortex

搜索

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