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拓启创出席“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术会议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维拓启创
- 来源:维拓启创
- 发布时间:2021-06-07 00:00
- 访问量:
维拓启创出席“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术会议
【概要描述】2021年6月4-6日,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术会议。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维拓启创
- 来源:维拓启创
- 发布时间:2021-06-07 00:00
- 访问量:
为促进国内智能康复和人机工程方向的交流,以“智领医工、能享健康”为主题,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康复和人机工程领域的应用,2021年6月4-6日,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智能康复与人机工程”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和康复工程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大学医学院、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维拓启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受邀出席本次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杨国源教授、天津大学明东教授、上海大学杨帮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另外,40余名来自人工智能和康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分论坛报告。本次会议,全国有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为大会致辞表示,“人工智能+康复医疗”一直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兴领域,康复医疗领域越来越倾向于人与机器之间自然、精准的交互。以人和机器智能结合、人机交互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改进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好地应对我国老龄化的服务需求,将人类社会文明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交通大学杨国源教授进行了题目为“精神康复的现状和展望”的演讲,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康复人群需求量巨大,但是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床位紧缺。随后,针对卒中的精神康复方法进行详细的汇报,展现了当前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随后,上海大学杨帮华教授发表了题为“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及其神经疾病诊疗应用”的演讲。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可作为大脑疾病一种新的诊断及康复模式,如通过脑电波解码大脑,并结合VR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的闭环反馈,使患者主动反复进行特定脑区的训练,基于大脑可塑性,刺激受损神经功能重建。
接下来,在3个会场同步分设的平行学术论坛中,40余位专家围绕8个专题展开了精彩报告。各位专家围绕各自主题,介绍了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分享了在科研中的经验,并对未来研究的规划和展望。现场的师生代表们主动请教提问,踊跃参与学术讨论。
在智能康复领域研究中,康复评估是治疗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评估可了解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康复目标和方案提供基础。
维拓在此次会议期间展示了Bertec三维力学测试平台、Qualisys运动解析和动作捕捉系统,以及Brite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和SAGA高密度肌电设备。
步态分析在康复评定、训练与治疗的过程中,客观、定量的评定人体步行功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康复功能状态。
Bertec三维力学平台实时采集作用在平台上的力学信号,获取人体在不同步态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作用力。凭借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可直接集成到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中,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该系统可对决定神经肌肉以及影响步态紊乱(如大脑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式症以及痉挛)的改善方法进行评估。除此之外,也可协助解决、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问题(如压疮、溃疡)。
SAGA高密度表面肌电(HD-sEMG)能够获取表面肌电的空间拓扑分布和更丰富的生理信息,能够解析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内各肌肉肌腱单元的激活特性,有利于提高肌力估计精,而且深层次地探索肌肉神经控制过程中的时-空特性、肌纤维的肌电传导速度、单位神经元的召集释放电信号的时序,骨骼肌内各肌肉肌腱单元的激活特性等。
Brite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抗干扰性、兼容性强等优势,尤其是对脑卒中、慢性疼痛方面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由于其便携性,可以方便对不能移动的重症患者进行检测,加上该技术对被试以及实验环境局限性少,有利于开展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动作测试并进行相应诊断。
维拓启创不仅提供优质的软硬件产品,从客户的需求着手,结合技术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我们长期不变的追求。我们也期待能够和各位专家、老师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
会议期间,维拓启创工作人员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与参会专家一同交流探讨了康复领域的新技术及应用。

微信公众号